top of page

基督寓言中的教导


原著:EDWIN FAXON OSBORN


原著出版日期:1906年


暨 译者引述马太亨利圣经注释详尽版
 
第一章 人应当听什么,应当怎样听
。。。。。。。。。。。。。。。。。。。。。。。。。。。。。。。第 4页
第二章 真正认识基督福音,是何等重要的事
。。。。。。。。。。。。。。。。。。。。。。。。。。。。。。。第 10页
第三章 四个寓言
。。。。。。。。。。。。。。。。。。。。。。。。。。。。。。。第 14页
第四章 另外四个寓言
。。。。。。。。。。。。。。。。。。。。。。。。。。。。。。。第 41页
第五章 拓展的国度
。。。。。。。。。。。。。。。。。。。。。。。。。。。。。。。第 70页
第六章 儆醒的时间
。。。。。。。。。。。。。。。。。。。。。。。。。。。。。。。第 75页
第七章 行动的时间
。。。。。。。。。。。。。。。。。。。。。。。。。。。。。。。第 92页
第八章 天国的宝贵价值
。。。。。。。。。。。。。。。。。。。。。。。。。。。。。。。第 114页
第九章 义人与恶人将要终极性地、永远地被分开
。。。。。。。。。。。。。。。。。。。。。。。。。。。。。。。第 120页
第十章 基督徒所得的奖赏
。。。。。。。。。。。。。。。。。。。。。。。。。。。。。。。第 130页
第十一章 属灵的品格(1)
。。。。。。。。。。。。。。。。。。。。。。。。。。。。。。。第 142页
第十二章 属灵的品格(2)
。。。。。。。。。。。。。。。。。。。。。。。。。。。。。。。第 149页
第十三章 属灵的品格(3)
。。。。。。。。。。。。。。。。。。。。。。。。。。。。。。。第 157页
第十四章 生命的品格(1)
。。。。。。。。。。。。。。。。。。。。。。。。。。。。。。。第 165页
第十五章 生命的品格(2)
。。。。。。。。。。。。。。。。。。。。。。。。。。。。。。。第 172页
第十六章 生命的品格(3)
。。。。。。。。。。。。。。。。。。。。。。。。。。。。。。。第 181页
第十七章 生命的品格(4)
。。。。。。。。。。。。。。。。。。。。。。。。。。。。。。。第 214页
第十八章 好牧人
。。。。。。。。。。。。。。。。。。。。。。。。。。。。。。。第 229页
第十九章 上帝对失丧之罪人的爱
。。。。。。。。。。。。。。。。。。。。。。。。。。。。。。。第 243页
第二十章 计算代价
。。。。。。。。。。。。。。。。。。。。。。。。。。。。。。。第 269页
 


。。。。。。。。。。。。。。。。。。。。。。。。。。。。。。。。。。。。。。。。。。。。。。。。。。。。。。。。。。。。。。。。。。。。。。。。。。。。。。。。。。。。。。。。。。。。。。。。。。。。。。。。。。。。。。。。。。。。。。。。。。。。。。。。。。。。。。。。。。。。。。。。。。。。。。。。。。。。。。。。。。。。。。。。。。。。。。。。。。。。。。


第一部分


人应当怎样聆听福音


第一章


人应当听什么,应当怎样听


耶稣基督使用很多寓言、比喻来教导人,使人们能够更加容易懂得他的教导。听者的心并不容易听明白神的话语,因此,基督用许多寓言和比喻来把属神的事情阐明。并且,听的人应当留心这些话语,因为这些话语关系到听者的福祉与生命的福音。人若遵从和遵行上帝的话语,就将得到祝福,反之,人若在罪中顽梗、不愿意归向上帝,就将受到上帝公义的审判与惩罚。


马太福音13章10-16节:

10门徒上前问耶稣:“你对他们讲话,为甚么用比喻呢?”11他回答:“天国的奥秘,只给你们知道,却不给他们知道。12因为凡是有的,还要给他,他就充足有余;凡是没有的,就连他有甚么也要拿去。13因此,我用比喻对他们讲话,因为他们看却看不见,听也听不到,也不明白。14以赛亚的预言,正应验在他们身上,他说:
‘你们听是听见了,总是不明白;
看是看见了,总是不领悟。
15因为这人民的心思迟钝,
用不灵的耳朵去听,
又闭上了眼睛;
免得自己眼睛看见,耳朵听见,
心里明白,回转过来,
我就医好他们。’
16“你们的眼睛是有福的,因为可以看见;你们的耳朵是有福的,因为可以听见。17我实在告诉你们,曾经有许多先知和义人想看你们所看见的,却没有看到,想听你们所听见的,却没有听到。


马可福音4章21-25节:

21耶稣又对他们说:“灯难道是拿来放在量器底下或床底下的吗?它不是该放在灯台上吗?22因为没有甚么隐藏的事不被显明出来,没有甚么掩盖的事不被揭露的。23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
24耶稣又对他们说:“要留心你们所听到的,你们用甚么尺度量给人, 神也要用甚么尺度量给你们,并且要超过尺度给你们。25因为那有的,还要给他;那没有的,就算他有甚么也要拿去。”


路加福音8章16-18节:

16“没有人点灯用器皿盖上,或放在床底下,而是放在灯台上,叫进来的人都看得见光。17因为没有甚么隐藏的事不被显明,也没有甚么掩盖的事不被人知道而暴露出来。18所以你们应当留心怎样听,因为凡是有的,还要给他;凡是没有的,连他自以为有的,也要拿去。”


主耶稣基督用了两个寓言来说明,听道、行道的无比重要性。第一个寓言是撒种的比喻;第二个寓言是在沙子上盖房子的比喻。我们以这两个寓言为本书的开始。


--------------------------------------


撒种的寓言如下。


马太福音13章1-23节:

1那一天,耶稣从房子里出来,坐在海边。2有很多人聚集到他那里。于是,他上船坐下来,众人都站在岸上。3他用比喻对众人讲了许多事,说:“有一个撒种的出去撒种。4撒的时候,有的落在路旁,小鸟飞来就吃掉了。5有的落在泥土不多的石地上,因为泥土不深,很快就长起来。6但太阳一出来,就把它晒干,又因为没有根就枯萎了。7有的落在荆棘里,荆棘长大了,就把它挤住。8有的落在好土里,结出果实,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9有耳的,就应当听。”
10门徒上前问耶稣:“你对他们讲话,为甚么用比喻呢?”11他回答:“天国的奥秘,只给你们知道,却不给他们知道。12因为凡是有的,还要给他,他就充足有余;凡是没有的,就连他有甚么也要拿去。13因此,我用比喻对他们讲话,因为他们看却看不见,听也听不到,也不明白。14以赛亚的预言,正应验在他们身上,他说:
‘你们听是听见了,总是不明白;
看是看见了,总是不领悟。
15因为这人民的心思迟钝,
用不灵的耳朵去听,
又闭上了眼睛;
免得自己眼睛看见,耳朵听见,
心里明白,回转过来,
我就医好他们。’
16“你们的眼睛是有福的,因为可以看见;你们的耳朵是有福的,因为可以听见。17我实在告诉你们,曾经有许多先知和义人想看你们所看见的,却没有看到,想听你们所听见的,却没有听到。
18“所以你们要听这撒种人的比喻。19凡是听了天国的道却不明白的,那恶者就来把撒在他心中的夺去。这就是撒在路旁的。20那撒在石地上的,就是人听了道,立刻欢欢喜喜地接受,21可是他里面没有根,只是暂时的;一旦为道遭遇患难,受到迫害,就立刻跌倒了。22那撒在荆棘里的,就是人听了道,有今世的忧虑和财富的迷惑把道挤住,结不出果实来。23那撒在好土里的,就是人听了道,又明白了,结出果实来,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


---------------------


我们用简单的话来解释上面的寓言,意思就是:——福音,是上帝的启示话语;那些听见福音、却不认真思想、不明白的人,就好象种子撒在地上、却被恶者夺走;他们的心思被属世的事情牵引,而不愿意归向上帝。这样的人的生命是失丧的。还有的人虽然表面上愿意聆听和接受上帝之道,但是,这仅仅是表面现象而已;他们的心底是刚硬的;他们在罪中顽梗、不愿意柔软下来、不愿意谦卑地承认和悔改己罪;因此,福音并不能在他们的生命与心灵之中深深扎根;他们不愿意让自己的生命被福音所深刻改变。当逼迫与试炼来临的时候,他们内心的真实光景就会显现出来。他们不愿意为了福音的缘故,而彻底改变自己的生命在罪中的光景与道路。因此,这样的人的生命也是失丧的。上述第三种人,虽然听见了福音、也明白福音,但他们的内心却被此世今生的各样事情的思虑所占满,以至于无法在内心中真正地、全然地接受福音。最终,他们被今生的思虑拉走,而离开了福音。所以,他们的生命也是失丧的。上述第四种人,真正地听见、明白、接受了福音;他们的心地是柔软的;他们在上帝的面前彻底地谦卑下来,承认并悔改己罪;他们的心为罪而深深地忧伤痛悔。福音在这样的人心中深深地扎根;他们的生命被彻底地改变;福音在他们的生命中结出丰盛的果实;上帝的荣耀在他们的生命中彰显出来。只有这样的人,才是在福音中真正得救的人;他们得到了基督的美好救赎恩典,得到了永生的祝福,并必将进入那无限美好的、永远的上帝国度。


-------------------------------


在沙子上盖房子的寓言。


马太福音7章24-27节:

24“所以,凡听见我这些话又遵行的,就像聪明的人,把自己的房子盖在盘石上。25雨淋、水冲、风吹,摇撼那房子,房子却不倒塌,因为建基在盘石上。26凡听见我这些话却不遵行的,就像愚蠢的人,把自己的房子盖在沙土上。27雨淋、水冲、风吹,摇撼那房子,房子就倒塌了,并且倒塌得很厉害。”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你如果不愿意真心地、从心里面听从教导,那么,即使你听见了教导之道也是毫无用处的。那听见基督的话语并去遵行的人,就像是建起了一个又深、又稳固、不可摇动的根基;即使风暴来临,这根基也会岿然不动。但是,那些听道却不行道的人,却是毫无根基的人;他们的房子一定会倒塌。


----------------


上面这两个寓言对于我们今天的世界来说,和十八个世纪以前同样重要。


在我们今天知识更新、学识增长的年代,世人应当仔细地聆听什么样的声音,——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值得仔细思索的事情!一般性而言,世人听见的声音,可以被分为两个范畴。第一范畴是信仰性的。第二范畴是世俗性的。在信仰性的声音中,如果有人问我,人应当听什么;那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说:福音。我想强调,我在这里的意思并不是说基督教神学;也不是在说基督教哲学;也不是在说基督教伦理学;而就是平实的、直白的圣经新约。圣经新约是清晰的,以至于贩夫走卒都能够读懂、明白。然而同时,圣经新约又是深邃的,以至于人们可以在其中仔细咀嚼、认真思考其中的深刻意义,高远旨意;其中包含了甜美而永不枯竭的生命食粮。圣经的话语,打开了我们的心灵,使我们看见了我们自己生命的光景;圣经把救恩告诉我们,使我们看见、承认、悔改己罪,信靠耶稣基督的恩典。圣经清楚地告诉我们,它是来自于上帝自己的话语和启示;耶稣基督是我们的道路、真理和生命;若不借着他,没有人能够到父那里去。与基督福音相比,这个世上没有任何其它宗教信仰体系能够如此深刻地触摸到人的心灵与灵魂。在圣经以外,世上的那些异教迷信文化传统、道德伦理体系都是来自于人的心意、发明、思想。世上的那些神学、哲学、理念和主义,甚至教会传统中的那些著名信条,在圣经面前都是渺小的。请仔细地聆听基督的福音本身。


人应当怎样聆听福音呢?我们应当聆听,并要努力明白;我们要全神贯注、专心致志,以热忱的心来聆听。我们要有一颗愿意受教的心,要远离世上财富的诱惑,远离今生思虑的羁绊。我们要把所听见的福音牢记在心里。福音在我们心里的声音,要大大地响过街道的嘈杂与火车的轰鸣。福音在我们的灵魂中,应当仿佛清澈而甜美的钟声。福音要把我们的生命带到云霄之上,把我们心灵的眼目带向那属天的国度。福音使我们的心在夜晚歌唱;使我们在枕边流下悔改罪的泪水;使我们内心充满了上帝的饶恕之爱与温暖;使我们的灵魂沉浸在无边的甜蜜之爱与恩慈之中。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听、并且遵从。


。。。。。。。。。。。。。。。。。。。。。。。。。。。。。。。。。。。。。。。。。。。。。。。。。。。。。。。。。。。。。。。。。。。。。。。。。。。。。。。。。。。。。。。。。。。。。。。。。。。。。。。。。。。。。。。。。。。。。。。。。。。。。。。。。。。。。。。。。。。。。。。。。。。。。。。。。。。。。。。。。。。。。。。。。。。。。。。。。。。。。。。。。。。。。。。。。。。。。。。。。。。。。。。。。。。。。。。。。。。。。。。。。。。。。。


第二章


真正认识基督福音,是何等重要的事


耶稣基督讲述了另一个寓言,来显明,如果一个人没有真的在内心接受福音、生命真的被福音所改变,将会是怎样的光景。


马太福音12章43-45节:

43“有一个污灵离开了一个人,走遍干旱之地,寻找栖身的地方,却没有找到。44他就说:‘我要回到我从前离开了的那房子。’到了之后,看见里面空着,已经打扫干净,粉饰好了,45他就去带了另外七个比自己更恶的污灵来,一齐进去住在那里;那人后来的情况,比以前更坏了。这邪恶的世代也会这样。”


路加福音11章24-26节:

24“一个污灵离开了一个人,走遍干旱之地,寻找栖身的地方,却没有找到,就说:‘我要回到我从前离开了的那房子。’25到了之后,看见里面已经打扫干净,粉饰好了,26他就去带了另外七个比自己更恶的污灵来,进去住在那里;那人后来的情况,比以前更坏了。”


【译者注:以下引述马太亨利圣经四福音注释详尽版——路加福音11章24-26节】

魔鬼究竟是被基督从人的生命中赶出去,还是自己出于自愿而暂时地出去,——在这两者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别。那些被基督赶出去的魔鬼,再也不会回来、不会重新进入人的生命之中(马可福音9章25节);但是,如果是魔鬼自愿地暂时从人生命中出去的话,那么,它就还会再回来,而且更加恶劣(24-26节)。基督对罪、对魔鬼的胜利,是完全的、终极的、永远的。这里,基督也指出了有一种人,神把恩典的救赎放在他们面前,然而他们却在内心中拒绝神的旨意,顽梗地服从于撒旦的权柄之下。


(1)一个外表上徒有信仰形式、却内心虚伪的人,——他们所处的光景。虚伪之人的心,仍然是魔鬼的居所;魔鬼仍然把那里看作是自己的家,并在其中保存着利益;【1】污鬼暂时出去。这并不是由于基督救恩、使人悔改的结果;污鬼的出去过程,并没有什么挣扎和不情愿;而是,污鬼仅仅是暂时出去游荡一段时间;这段时间里,那个信仰虚伪、并未真正悔改的人,看起来似乎很好,似乎不再在撒旦的权势之下、不再在撒旦的试探引诱之下。【2】在人的心房里,看似暂时打扫干净了;在人的外表上,看似是不得不承认己罪、不得不悔改己罪了;——伪装的悔改:正如法老的被迫认罪、之后又改变心意;正如亚哈的认罪;——部分的、而非是全部的、根本的悔改:正如希律的认罪。有很多看似是逃离了世界污秽的人,其实仍然在这个世界偶像之神的权势下(彼得后书2章20节)。房子虽然看似是打扫干净了,但却并未被真正地清洗、清洁干净;人的心灵必须被基督的宝血洗净,否则就与基督无分。信仰虚伪之人的心中,仅仅是在心房里的表面上轻轻打扫;然而在那罪人的心中,仍然处于罪的捆绑之下,仍然喜爱罪;这人的内心深处,仍然从未被触及、从未被洁净。这人的心中,仅仅是简单地清除了一下世人眼中看为不好的事情,但却从未被清除那些隐秘的、隐而未现的罪(马太福音23章25节)。这人的本质并没有发生任何真正的改变。【3】在这个人的心房里,仅仅是摆放着一些普通的恩惠与恩赐。在他的心里,并没有真诚地接受神真正的救恩,而仅仅是有着一些徒有其表的外在形式。正如,使徒行传中的那个术士西门,仅有信仰的外在形式;巴兰仅仅有一个徒有其表的渴慕之情;希律并不真心地尊重施洗约翰;法利赛人在外表形式上有很多伪装信仰的样式。房间虽然看似打扫干净了,但却像是一个锈锅的表面涂上一层亮色,只不过是外表好看,但内在的质地却不是真实的,也不长久。房屋虽然表面打扫了,但其内在的性质却没有真正改变;这人的心灵既没有真诚地归向基督,其中也没有住着圣灵。让我们都谨慎儆醒,避免这样的状态;信仰虚伪的人,自觉安稳,然而却并没有真正的安全。


(2)这人后来的光景,更加不好;出去的污鬼,又重新返回,甚至还带来七个更恶的污鬼来(26节)。这些污鬼,比原来的更恶。它们重新进入这人的心里的时候,并没有任何困难,也没有受到任何阻挡;污鬼在这人的心里受到欢迎;污鬼在其中居住,在那里作工,在那里统治;这人的光景比先前更不好了。【1】信仰虚伪的人,最终会公然地、罪恶昭昭地背叛信仰。若人的内心深处喜欢罪、喜欢撒旦的引诱与权势,那么,他表面的伪装信仰形式就毫无用处,也不会有任何有益的结果。心灵不正的人,不会长久地、正直地站立。当人的心里面隐藏罪的时候,当人把己罪隐藏在信仰的外衣之下的时候,人的良知也被自己的罪所欺骗;神要把恩惠从这人的生命中拿走;这人的隐秘的虚伪信仰,将要表现为公然地背叛信仰。【2】这人的后来的光景,要比之前更为不好;他的罪更加严重,他所将受的惩罚也要更加严厉和严重。公然背叛信仰的人,往往是罪人中最恶的,是最狂妄大胆、恣意妄为的;他们的良心完全泯灭,他们的罪恶满盈。对于这样的人,神常常使他们在这个世界上也遭受惩罚,更要在那永远的世界中受到更大的审判与惩罚。因此,让我们存着畏惧和敬畏的心,持守我们的信仰,坚定地固守我们信仰之中的忠贞。


---------------


当人听见基督的教导的时候,当人看见基督福音的清晰证据的时候,人的心无可推诿;在起初的一段时间以内,他的心灵被福音吸引、感动,因而,在表面上好像相信了福音一样。看起来,罪好像暂时离开了他的生命。福音,在许多人的生命中,在整个社会中传播开来;就像流星一样在天空闪耀;福音教导人们,应当为罪哀伤、悔改,应当热爱上帝、圣洁地生活、无私。在这些伟大原则和社会文化的影响下,罪看似离开了一些人的生活。


当污鬼暂时离去以后,一些人的心灵虽然看似粉饰一新,但是,他们的心其实是空的。很多人虽然从小就听福音,但是,福音却实际上从来没有真正地进入他的心田,他们的心实际上从来没有真正地明白福音的救恩,上帝的恩典也从来没有真正在他的心里面。他们并没有真正地看见己罪、承认己罪、悔改己罪。


。。。。。。。。。。。。。。。。。。。。。。。。。。。。。。。。。。。。。。。。。。。。。。。。。。。。。。。。。。。。。。。。。。。。。。。。。。。。。。。。。。。。。。。。。。。。。。。。。。。。。。。。。。。。。。。。。。。。。。。。。。。。。。。。。。。。。。。。。。。。。。。。。。。。。。。。。。。。。。。。。。。。。。。。。。。。。。。。。。。。。。。。。。。。。。。。。。。。。。。。。。。。。。。。。。。。。。。。。。。。。。。。。。。。。。


第二部分


生命的改变


第三章


四个寓言


-------------------------


马太福音9章14-17节:

14那时,约翰的门徒前来问耶稣:“为甚么我们和法利赛人常常禁食,你的门徒却不禁食呢?”15耶稣回答:“新郎跟宾客在一起的时候,宾客怎能哀痛呢?但到了时候,新郎就要从他们中间被取去,那时他们就要禁食了。16没有人会拿一块新布补在旧衣服上,因为补上的会把衣服扯破,裂的地方就更大了。17也没有人会把新酒装在旧皮袋里,如果这样,皮袋就会胀破,酒就漏出来,皮袋也损坏了。人总是把新酒装在新皮袋里,这样,两样都可以保全。”


【译者注:以下引述马太亨利圣经注释详尽版】

这些对于基督以及基督门徒们的非议,却引致了基督的最好的、最有教益的教导;因而,真理常常因那些反对者的非议而更加显明。基督的智慧,使得恶被转为善。这里记述的,是本章中的第三个非议。在前面,基督谈到了赦罪的大能,以及基督愿意拯救罪人的心意——针对前面的文士和法利赛人的非议;而在这里,非议则是来自施洗约翰的门徒。


I。施洗约翰的门徒们来问基督说,为什么不像他们和法利赛人那样常常禁食。在前面,法利赛人质疑基督和税吏罪人吃饭,意思是说,基督他们的信仰行为太松驰、不严格。这里的非议,也包含着类似的意思——似乎是在建议说,基督和门徒们,应该在信仰行为上更加严格一些。从其他的福音书中看起来(马可福音2章18节;路加福音5章33节),法利赛人的门徒们和施洗约翰的门徒们一同来向基督提出非议。我们可以设想,那些法利赛人肯定愿意教唆约翰的门徒们来充当他们的发言人;这样,由于施洗约翰的门徒们与基督更亲近,所以,他们的非议就能显得更合理一些。恶人常常会利用良善人来达到他们的目的;如果在神的百姓中间有不同的意见,那么,心意诡诈的人就会利用这个机会,在神百姓中间播撒不和谐的种子,使他们彼此相对,使他们彼此分散,从而使他们更加容易成为恶者的虏物。如果施洗约翰的门徒们和基督的门徒们之间产生了纷争,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法利赛人一定会在其中煽风点火,上下其手。现在的问题是:“我 们 和 法 利 赛 人 常 常 禁 食 , 你 的 门 徒 倒 不 禁 食 , 这 是 为 什 么 呢 ?”  关于信仰之中的职分,我们本应当用圣洁的爱去彼此交谈、讨论、问答;然而遗憾的是,这样的交谈却常常导致争执和纷争。


1.他们以禁食为自夸——“我们和法利赛人常常禁食”。在历世历代的教会中,禁食都是一件庄重肃穆的事情。(1)法利赛人对这件事情很强调。他们常常每周禁食两天;可是,他们在本应慷慨慈善的事情上,却和恶人一样、与伪君子无异。虚假的、形式上的信仰者,常常在外在的敬虔行为上,表现得比很多人都优越。(2)施洗约翰的门徒们常常禁食,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效法施洗约翰自己——(马太福音11章18节)“施洗约翰来了,也不吃、也不喝”。人们常常效法他们的领导者,但是,这种效法常常只是注重外在的形式,而忽视其内在的原则。施洗约翰的门徒们禁食,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施洗约翰关于悔改的教导。人们常常注重信仰的行为上那些比较严格的部分,然而却没有圣灵的约束和引导;从而,他们把各种规矩当作了捆绑人的事情;——那些信仰行为上严格的部分,固然有其益处,但是,它们必须要把人引向在神里面喜乐的生命,以及对神的信靠。(3)现在,他们来找基督,告诉他说,他们常常禁食;——至少,他们自己是这样认为的。许多人,常常喜欢把自己的“良善”向其他人宣告。箴言20章6节:“人 多 述 说 自 己 的 仁 慈 。 但 忠 信 人 谁 能 遇 着 呢 ?”  表面的信仰者,常常喜欢把自己在信仰中的表现当作是可夸口之事——尤其是当他们的表现看起来很卓越的时候。他们不仅仅在人的面前为自己夸口,甚至,他们还在神的面前这样为自己表白;他们相信,自己是“义人”。


2.他们说,为什么基督的门徒们不像他们那样常常禁食。(1)他们或许不知道,基督教导门徒们,禁食的时候,不要张扬;不要故意愁眉苦脸,让别人看出他们在禁食;而是要梳头洗脸,让别人看不出他们正在禁食。因而,这些施洗约翰的门徒们,仅仅是因为基督门徒们没有宣告自己禁食,就得出结论,他们没有禁食——这是非常不公平的。我们常常用我们眼中观察世界的方法,来评判人在信仰之中的敬虔程度。我们总是爱以外貌认人。(2)不过,即使退一步说,就算基督的门徒们没有像施洗约翰门徒们那样常常禁食,那么,难道我们就能得出结论说,他们比基督门徒们在信仰中有更多的敬虔吗?(3)外表上的、注重形式的信仰者,常常以自己为标准,来评判别人的信仰;他们把自己当作准绳,来衡量眼前的人和事。他们就好象在说,任何与他们不同的人都是错误的;任何在某些事情上做得比他们少的人——都应该多做一些;任何在某些事情上做得比他们多的人——都应该少做一些。这鲜明地显明了,在他们的心里,没有谦卑和慈善。


3.他们把这个抱怨,向基督诉说。(1)假如,基督门徒们真地由于疏忽或是什么原因,犯了错误,那么,基督肯定会听到、肯定会看见,肯定会去处理。所以,若我们看重基督的荣耀,那么,我们就必须离弃罪、努力行善。“啊,耶稣,这些人是你的门徒吗?”(2)看这里,那些对基督有意见的人,会对门徒们去说(11节);而那些对门徒们有意见的人,会对基督去说(14节)。我们看见,这就是播撒纷争种子、消灭爱心的常见方式。在教会里,对会众有意见的人,就对牧师传道人去说;对牧师有意见的人,就对会众去说;使两者彼此相对;使朋友彼此离间。


II。基督的回答。基督可以直截了当地责备施洗约翰的这些门徒们:——“不,你们知道你们为什么常常禁食;但是,事实是,许多人看重外表敬虔的形式,但却很少有人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去做”。不过,基督并没有直接指责他们,而是,仅仅在为他的门徒们作出表白。若我们遵行基督的旨意、效法基督的榜样,那么,基督就会愿意为我们表白——他会使我们的声誉得到澄清。


基督在这里讲到了两件事情。


1. “新 郎 和 陪 伴 之 人 同 在 的 时 候 , 陪 伴 之 人 岂 能 哀 恸 呢 ?(15节)”  在基督的这个回答里,既解释了他的门徒们为什么没有禁食,又没有指责施洗约翰的教导、或是施洗约翰门徒们的行为。当法利赛人在旁边想要煽风点火的时候,他们期望基督会说斥责施洗约翰、或他门徒们的话语。但是,基督没有。当我们受到不公正的责备的时候,我们不仅要澄清我们自己,也要谨慎,不可反责别人。很多时候,我们可以既澄清自己,又不谴责别人。


在基督的解释中,使用了婚礼上新郎和陪伴之人的比喻。在喜庆的婚礼上,哀恸愁苦,不是一件合宜的事情。(1)基督的门徒们,就像是婚礼上的宾客与伴郎们;他们幸福而喜乐。这与法利赛人的门徒们不同。后者就像是为奴之家(加拉太书4章25、31节),仍然在黑暗与恐惧之中。基督的信实跟随者,有着圣灵的感动,有着儿女之心;他们与神的交通,就仿佛幸福的喜宴;而那些在捆绑之灵下的,则充满了奴役和恐惧,不能够喜乐(何西阿书9章1节)。(2)基督的门徒们,有新郎与他们同在;而施洗约翰的那些门徒们却没有。他们的领导者、约翰现在被下在监里,生命随时面临危险,因此,他的门徒们应当常常禁食。这样的日子,也会临到基督的门徒们身上;有一天,新郎要离开他们;那时,他们不再有基督在这个世界上的、肉身上的、与他们的同在;那时,他们将要禁食。当基督即将离开的时候,门徒们非常悲伤(约翰福音16章6节)。当基督离开以后,苦难与患难将要临到他们;他们将要哀恸、并切切祷告——他们将要禁食、刻苦己心。【1】耶稣基督是教会的新郎;基督的门徒们是婚礼上陪伴新郎的人。施洗约翰在讲到基督的时候,也曾经用过这个比喻(约翰福音3章29节)。此时,若施洗约翰的门徒们能够想起约翰曾经说过的那句话,他们就会明白,基督的心意。【2】那些陪伴新郎的人,在这个世界上的际遇常常会有许多变化;有时,是风和日丽的顺境,有时,是艰难危险的逆境。【3】那些陪伴新郎的人,——他们的喜乐、或是愁绪,取决于他们是否有新郎同他们在一起。当新郎在的时候,神的烛光会在他们的身上闪耀,一切就会都很好;但是,当新郎退去的时候,哪怕仅仅是短暂的时间,他们也会经历患难,步伐沉重。我们距离太阳的远近,决定了我们的季节是夏天还是冬天,夜晚还是白天。基督,是教会的一切喜乐所在。【4】每一个当尽的职分,都有其适当的时候。传道书7章14节。雅各书5章13节。有哀哭的时候,也有欢笑的时候;对每一样,我们都应尽到应尽的职分;按着适当的时节,结出当结的果子。禁食的时候,当记念神对我们的恩典;当哀哭的时候,我们就要哀哭;也当记念神对我们的意旨安排;有时,主愿我们哀哭悲伤。同样,我们也要注重当作的事工。马太福音17章21节。使徒行传13章2节。


2.基督的门徒们没有强壮的力量,来履行禁食这样的职分。这里讲到了两个比喻,一个是新布补在旧衣服上,只是拉扯坏了衣服(16节);另一个比喻是新酒放在旧皮袋里,弄坏了皮袋(17节)。基督的门徒们现在还不能像施洗约翰的门徒们或是法利赛人那样,经受严格苛刻的操练;WHITBY博士给出的原因是:在犹太人中不仅有法利赛人等等门派,还有很多拿细耳人群体;他们有严格的敬虔方面的操练;约翰门徒们中很多人可能是来自这样的背景,也包括法利赛人;然而基督的门徒们是刚刚跟从基督呼召的人;他们还不习惯于、也不适合于这样的严格操练。(1)在信仰中,有些职分比其它职分更难,像是新布与新酒,需要更专注的心意,也需要更加对付自己的肉体和血气;这样的职分,就像是禁食一样。(2)基督的门徒们仅仅是处于婴儿的阶段;基督园中的树木还没有长大;门徒们也处于参差不齐的状态。在基督里,有的是婴儿,有的是长大的。(3)在严格敬虔的操练上,我们应当体恤那些刚刚跟随主呼召的基督徒的软弱:他们属灵的粮食,应当与他们的“年龄”相称(哥林多前书3章2节)(希伯来书5章12节)。基督不对门徒们说那些他们不能承当的话语(约翰福音16章12节)。初信的信仰者,不应当从事那些最困难的职分,免得他们灰心丧气。神对待以色列就是如此——当神带领他们出埃及的时候,神没有让他们去走那要经过非利士人的路(出埃及记13章17、18节);雅各对待自己的儿女和牛群羊群也是如此——不过度地催他们赶路(创世纪33章13节);基督对待属他之人中的那些弱者、那些羊群里的羊羔,也是如此——基督温柔地带领他们。若没有这样的体恤和恩慈,那么,酒的皮袋常常就会很容易裂开,酒就会洒出来;许多人在信仰之中,最终一事无成,因为他们一开始的时候就不谨慎小心。有时,我们可能会行善过份,行义过份;而这样的“过份”,往往就会导致事情的失败——这也是撒旦的微妙诡计。


------------------------


马可福音2章18-22节:

18约翰的门徒和法利赛人正在禁食,有人来问耶稣说:“为甚么约翰的门徒和法利赛人的门徒常常禁食,你的门徒却不禁食呢?”19耶稣回答:“新郎跟宾客在一起的时候,宾客怎能禁食呢?只要新郎还在,就不能禁食。20但日子到了,新郎要被取去,离开他们,那一天他们就要禁食了。21没有人会把一块新布缝在旧衣服上,如果这样,新的布就会把旧衣服扯破,裂开的地方就更大了。22也没有人会把新酒装在旧皮袋里,如果这样,酒就会把皮袋胀破,酒和皮袋都损坏了;新酒总该装在新皮袋里。”

【译者注:以下引述马太亨利圣经注释详尽版】

在前面,基督为自己与税吏罪人坐席而辩护;而这里,基督为自己的门徒们辩护。


I。基督为门徒们不禁食而辩护。法利赛人与约翰的门徒们禁食;路加福音18章12节讲到,法利赛人每周两次禁食;约翰的门徒们可能也如此。这些法利赛人对基督门徒们不禁食而不满。那些外表苛刻、表面敬虔的人,常常把自己的所作所为当成是标准来要求别人,并对那些没有按着自己的行为去做的人,严加指责、声色俱厉。这些法利赛人阴险地暗示说,虽然基督声称自己是要到罪人中间来对罪人们行良善之事,但是,基督的门徒们却骄纵自己、饮酒宴乐。心存恶意的人,总是会找到借口指责别人,总是会歪曲别人的品格。


基督在这里为门徒们的不禁食而辩护;他提出了两个理由。


1.现在是他们应当轻松喜乐的时候,而不是禁食的时间(19、20节)。万事各有其时。那进入与基督婚约的人,应当预期,前面会有艰难困苦;但此时,在婚礼的时刻,他们应当欢欣快乐,因为这是理当如此的;士师记14章17节记述的那个参孙妻子,在婚礼时啼哭是非常不合宜的。基督与门徒们刚刚联合在一起;新郎与他们同在的时候,他们应当欢喜;当新郎离开他们去远方办事以后,那时,他们才应当禁食而哀伤。


2.对于基督门徒们来说,此时是他们的信仰刚开始的时候;他们还不适于严格而苛刻的操练。法利赛人长久以来已经习惯了禁食等等严格的行为;施洗约翰自己来,也不吃也不喝。约翰的门徒们已经习惯了那种艰难的生活与禁食,但基督的门徒们还没有。他们的主人又吃又喝,并没有严厉苛刻地在信仰操练上要求他们,因为现在当是欢欣喜乐的时间。如果一开始就让他们苛刻地禁食,那就很可能会让他们气馁;这正如新酒放在旧皮袋里,或是用新布去缝补旧的衣服(21、22节)。神恩典地顾念初入信仰的人;每一个刚刚开始跟从基督、信靠基督的人,都是软弱的;神恩典地眷顾他们,所以,我们也应当这样以恩慈来对待初信的基督徒。我们也不要不恰当地、过分地期待,做过量的工作;一天的日子一天当;因为日子与时辰,不在我们的手中。软弱的基督徒应当留意,不要过分地承担重压,不要不恰当地使基督的担子过分地沉重;基督的担子是轻省的、甜美的、令人喜悦的。


--------------------------


路加福音5章33-39节:

33他们说:“约翰的门徒常常禁食、祈祷,法利赛人的门徒也是这样,而你的门徒却又吃又喝。”34耶稣说:“新郎跟宾客在一起的时候,你们怎么可以叫宾客禁食呢?35但日子到了,新郎要被取去,离开他们,那一天他们就要禁食了。”36他又对他们设个比喻说:“没有人会从新衣服撕下一块布,补在旧衣服上,如果这样,不但新衣服撕破了,而且新撕下的布,也和旧的不调和。37也没有人会把新酒装在旧皮袋里;如果这样,新酒就会把皮袋胀破,不但酒漏掉,皮袋也损坏了;38人总是把新酒装在新皮袋里。39喝惯陈酒的人,就不想喝新酒,他总说陈的好。”

【译者注:以下引述马太亨利圣经注释详尽版】

V。在基督对待门徒们的方式中,也显明了基督的奇异恩典。他按着他们的能力、力量、状况、境地,把职分的事情交给他们。基督没有像法利赛人和施洗约翰那样,要求门徒们禁食(33节);而是,基督强调,灵魂里面的真正禁食,是对罪的悔改。真诚的悔改罪,攻克己身,过一个敬虔而舍己的生活,这些事情,要比肉体上的禁食更为重要;因为,怜恤要比祭祀更为重要。


VI。基督不是让门徒们现在就经历患难,而是把那些患难之事存留到以后的日子;门徒们将要得到良好的预备;这也显明了基督的奇异恩典。门徒们现在就像是陪伴新郎的人;当新郎还在的时候,他们应当每日欢喜快乐,每天就应该像过节一样。无论基督带着门徒们到哪里,他们都受到百姓们的热烈欢迎;然而这样的日子不会一直持续下去。有一天,新郎将要离开他们(35节)。那时,他们的心里将要充满忧愁;他们的双手将要忙碌于服事和事奉的工作;世人将要对他们充满仇恨和敌意;——那时,他们将要禁食,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满心欢喜地饮食。哥林多前书4章11节说到:“我们又饥又渴、赤身露体”。那时,他们将要经历许多患难;神的意旨安排将要磨练他们、试炼他们;他们将要在禁食中事奉主(使徒行传13章2节)。


VII。基督按着他们的力量,来锻炼他们;这也显明了基督的奇异恩典。他不会把新布补在旧衣服上(36节),也不会把新酒装在旧皮袋里(37、38节)。对于那些所呼召的门徒们,基督没有让他们立刻就面对严厉苛刻的生活,免得他们受罪的试探,离弃信仰。当年,神把以色列民带出埃及的时候,没有让他们走经过非利士人的道路,免得他们遇见了争战之事就后悔,回到埃及去(出埃及记13章17节)。同样地,基督逐渐地训练门徒们,使他们成为天国合用的器皿;没有人喝惯了旧酒,会突然喜欢新酒;而总是会说,旧酒好喝,因为他已经习惯了旧酒(39节)。然而,基督赐给门徒们全新的生命,这生命是由内而外的,是真诚的圣洁与悔改。基督的门徒们,虽然或许没有像那些法利赛人那样的、外在的、引人注目的、“敬虔”的形式,但是,他们却有着更加真诚热忱的信仰与敬虔的能力。


----------------------------


在信仰上,那种只有外在形式、没有内在实质的、徒有其表的虚伪形式主义,必须要被离弃。信仰的实质,是在于内心的专诚、热忱、真挚;是在于灵魂。字句是死的,唯有精意、灵使人活。


福音是不被形式主义所限制的。如果没有实际的精神,任何形式就都像是一堆废纸。无论是谁来到福音的面前,都必须以真诚的心、祷告的心、敬拜的心。当福音在我们的心灵里产生极大的功效的时候,我们的自由与喜乐会全然地迸发出来。


这里是在警告那些在信仰上只有空洞形式的人;他们若不悔改,必将被上帝所弃绝。这些警告是给所有世代之人的。当年那些犹太人、法利赛人,把敬虔的信仰变成苛刻的形式主义;今天,很多人仍然是如此,看重外表的仪文、却忘记了生命的实质。他们注重宗教的仪文、礼仪、形式、理论,远超过他们对于自己生命中罪的悔改。在这世上,有许多名义上的基督徒,但是,福音的实质、福音的精神却并不常见。今天,许多名义上的基督徒,去酒吧、戏院、看球赛、喜欢读下流小说,但却不喜欢读圣经;铺张浪费、花钱没有节制;他们的生活光景显出,他们生命中所追求的,不是上帝的荣耀,而是他们自己的舒适和娱乐。感谢神,在我们的教会中,在我们的社区和各个家庭中,仍然有许多敬虔的上帝百姓、神的儿女,仍然有许多热忱而忠心爱主的人。上帝一定会把得胜的冠冕赐给他们。但是,那些在信仰上徒有其表的人们,那些以这个世界为偶像、追求声色犬马的人们,时候将到,必将遭受到他们所应得的结局;正如当年的那些信仰虚伪的犹太人一样。

 

点击阅读更多:基督寓言中的教导
 

小鱼书社 基督福音书库 | 基督教护教学,马太亨利圣经注释,基督福音,旧约概论,新约概论,教会历史,宗教哲学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