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基督教会史纲》


乔治-帕克-费希尔,法学博士,神学博士
耶鲁大学教会历史教授

原著出版日期:1887 年

 

 


《基督教会史纲》

乔治-帕克-费希尔,法学博士,神学博士

耶鲁大学教会历史教授

1887年

==========================================================================

History of the Christian Church
GEORGE PARK FISHER, D.D., LL.D.
PROFESSOR OF ECCLESIASTICAL HISTORY IN YALE UNIVERSITY

----------------------------------------
 

 

 

译者注:谨以此书献给中国的基督教会与属神儿女

----------------------------------------

诗篇102:26-28
天 地 都 要 灭 没 , 你 却 要 长 存 。 天 地 都 要 如 外 衣 渐 渐 旧 了 。 你 要 将 天 地 如 里 衣 更 换 , 天 地 就 改 变 了 。
惟 有 你 永 不 改 变 。 你 的 年 数 , 没 有 穷 尽 。
你 仆 人 的 子 孙 要 长 存 。 他 们 的 后 裔 , 要 坚 立 在 你 面 前 。

----------------------------------------
 

目录

++++++++++++++++++++++++++++++++++++++++++++++++++++++++++++++++++++++++++++++++++++++++++++++++++++++++++++++++++++++++++++++++++++++++++++++++++++++++++++

序言。。。。。。。。。。。。。。。。。。。。第  16 页

第一阶段 。。。。。。。。。。。。。。。。。 第  25 页
使徒时代(主后1-100年)。

第一章。。。。。。。。。。。。。。。。。。。第  25 页
世界的状况:外邦人和犹太人。

时代背景

第二章。。。。。。。。。。。。。。。。。。。第  36 页
教会的建立。

第三章。。。。。。。。。。。。。。。。。。。第  48 页
基督教的生活:基督教的崇拜:基督教的教导。
耶路撒冷的教会:共同的财库。

++++++++++++++++++++++++++++++++++++++++++++++++++++++++++++++++++++++++++++++++++++++++++++++++++++++++++++++++++++++++++++++++++++++++++++++++++++++++++++

第二阶段。。。。。。。。。。。。。。。。。。第  53 页
从使徒时代到君士坦丁
(主后100年-313年).

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进展。

第一章。。。。。。。。。。。。。。。。。。。第  53 页
福音的传播:罗马人的迫害。

领土的延伸

第二章。。。。。。。。。。。。。。。。。。。第  60 页
教会中的管理和纪律。

教会的兴起

第三章。。。。。。。。。。。。。。。。。。。第  67 页

基督徒的生活和敬拜。

福音。

第四章。。。。。。。。。。。。。。。。。。。第  76 页
基督教文学和教义。

作品的特点


++++++++++++++++++++++++++++++++++++++++++++++++++++++++++++++++++++++++++++++++++++++++++++++++++++++++++++++++++++++++++++++++++++++++++++++++++++++++++++

第三阶段。。。。。。。。。。。。。。。。。。第  80 页
从君士坦丁到格里高利一世(主后313-590年)。

教会在罗马世界的至高无上地位

第一章。。。。。。。。。。。。。。。。。。。第  81 页
基督教信仰的传播。

君士坦丁的皈依

第二章。。。。。。。。。。。。。。。。。。。第  90 页
组织的变化:罗马教廷的发展。

教会与国家。

第三章。。。。。。。。。。。。。。。。。。。第 103 页
基督徒的生活和敬拜。

重要的基督教的衰落。

形式主义的增长。

第四章。。。。。。。。。。。。。。。。。。。第 116 页
教义的历史。

++++++++++++++++++++++++++++++++++++++++++++++++++++++++++++++++++++++++++++++++++++++++++++++++++++++++++++++++++++++++++++++++++++++++++++++++++++++++++++

第四阶段。。。。。。。。。。。。。。。。。。第 130 页
从格里高利一世到查理曼大帝(主后590-800年)。

教会在日尔曼民族中的建立

第一章。。。。。。。。。。。。。。。。。。。第 131 页
基督教的传播;伊斯兰教的兴起和发展。

第二章。。。。。。。。。。。。。。。。。。。第 143 页
基督教的生活:基督教的崇拜:基督教的神学。

教会与国家的关系。


++++++++++++++++++++++++++++++++++++++++++++++++++++++++++++++++++++++++++++++++++++++++++++++++++++++++++++++++++++++++++++++++++++++++++++++++++++++++++++

第五阶段。。。。。。。。。。。。。。。。。。第 152 页
从查理曼到教皇格里高利七世。

(主后800-1073年).

第一章。。。。。。。。。。。。。。。。。。。第 152 页
基督教的传播

第二章。。。。。。。。。。。。。。。。。。。第 158 页
教会的政体,以及教会与民事政府当局的关系

在教会事务中的控制

第三章。。。。。。。。。。。。。。。。。。。第 167 页
基督教的生活和崇拜:基督教的教义

无知与迷信

++++++++++++++++++++++++++++++++++++++++++++++++++++++++++++++++++++++++++++++++++++++++++++++++++++++++++++++++++++++++++++++++++++++++++++++++++++++++++++

第六阶段。。。。。。。。。。。。。。。。。。第 173 页
从格里高利七世到博尼法斯八世(1073-1294)

教皇制度在西欧的全面影响

第一章。。。。。。。。。。。。。。。。。。。第 173 页
教会的政体和世俗关系

从希尔德布兰的加入到协约的签订 (1073-1122)

第二章。。。。。。。。。。。。。。。。。。。第 179 页

教会的政体和世俗关系

教会的政体和世俗关系,从《沃姆斯协议》到英诺森(INNOCENT)三世的死亡(1122-1216)

第三章。。。。。。。。。。。。。。。。。。。第 188 页
教会的政体和政治关系

从英诺森三世的死亡到继任的博尼法斯八世(BONIFACE VIII) (主后1216-1294)

第四章。。。。。。。。。。。。。。。。。。。第 197 页
这一时期的修道院制度

新的秩序

第五章。。。。。。。。。。。。。。。。。。。第 203 页
教义的历史

第六章。。。。。。。。。。。。。。。。。。。第 213 页
中世纪的宗教和崇拜的某些方面的反差

++++++++++++++++++++++++++++++++++++++++++++++++++++++++++++++++++++++++++++++++++++++++++++++++++++++++++++++++++++++++++++++++++++++++++++++++++++++++++++

第七阶段。。。。。。。。。。。。。。。。。。第 220 页
从博尼法斯八世到路德论文的发表(1294-1517)

教皇制度的衰落和改革运动

第一章。。。。。。。。。。。。。。。。。。。第 220 页
从博尼法斯八世开始的教会和教皇制度,至比萨会议(1294-1409)

民族主义的精神

第二章。。。。。。。。。。。。。。。。。。。第 237 页
改革会议: 教会和教皇制度
到庇佑二世的登基(1409-1458)

第三章。。。。。。。。。。。。。。。。。。。第 248 页
五十年代后半期的教会和教皇制度(1455-1458)

第四章。。。。。。。。。。。。。。。。。。。第 256 页
改革前的改革者
最后的主义

++++++++++++++++++++++++++++++++++++++++++++++++++++++++++++++++++++++++++++++++++++++++++++++++++++++++++++++++++++++++++++++++++++++++++++++++++++++++++++

第八阶段。。。。。。。。。。。。。。。。。。第 274 页

从宗教改革的开始到威斯特伐利亚和平(1517-1648)

新教的兴起和发展:宗教党派的冲突

第一章。。。。。。。。。。。。。。。。。。。第 275 页
德国的改革,从路德的论文到奥格斯堡议会(1517-1530)

进步的时代

第二章。。。。。。。。。。。。。。。。。。。第 294 页
瑞士的宗教改革;斯堪的纳维亚和斯拉夫国家以及匈牙利的宗教改革:德国的宗教改革一直持续到19世纪

德国的改革直到奥格斯堡和平(1555年)

第三章。。。。。。。。。。。。。。。。。。。第 306 页
约翰-加尔文和日内瓦宗教改革

第四章。。。。。。。。。。。。。。。。。。。第 318 页
法国的宗教改革

法国改革的来源

第五章。。。。。。。。。。。。。。。。。。。第 329 页
荷兰的宗教改革

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第六章。。。。。。。。。。。。。。。。。。。第 334 页
英格兰和苏格兰的宗教改革

英国宗教改革的特点及其原因

第七章。。。。。。。。。。。。。。。。。。。第 371 页
意大利和西班牙的改革:天主教议会改革

第八章。。。。。。。。。。。。。。。。。。。第 382 页
詹姆斯一世统治时期英国的基督教;和查尔斯一世:三十年的战争: 教皇制度:东方教会

第九章。。。。。。。。。。。。。。。。。。。第 399 页
新教教会的政体和敬拜

教会与国家的关系

第十章。。。。。。。。。。。。。。。。。。。第 409 页
教义的历史

拉瑟派和改革派

第十一章。。。。。。。。。。。。。。。。。。第 432 页
基督教传教士

第十二章。。。。。。。。。。。。。。。。。。第 442 页
新教在美洲的定居点和社区

++++++++++++++++++++++++++++++++++++++++++++++++++++++++++++++++++++++++++++++++++++++++++++++++++++++++++++++++++++++++++++++++++++++++++++++++++++++++++++

第九阶段。。。。。。。。。。。。。。。。。。第 459 页
从威斯特伐利亚的和平到现在(主后1648-1887年)

文化和科学的新时代所带来的变化和冲突

文化和科学:社会改革:传教士征服的新阶段

第一章。。。。。。。。。。。。。。。。。。。第 459 页
十七世纪后半叶的教会事件

第二章。。。。。。。。。。。。。。。。。。。第 471 页
欧洲大陆上的教会事件

法国复兴前的十八世纪的教会事件与解决办法

第三章。。。。。。。。。。。。。。。。。。。第 483 页
十八世纪英国的宗教和美国的复兴

第四章。。。。。。。。。。。。。。。。。。。第 499 页
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罗马天主教教会

法国革命至拿破仑垮台期间的罗马天主教教会

教会的状况;教会和神职人员在法国

第五章。。。。。。。。。。。。。。。。。。。第 503 页
拿破仑一世倒台后的教皇制度:基督教在欧洲国家

第六章。。。。。。。。。。。。。。。。。。。第 527 页
美国宗教教派的历史简述

第七章。。。。。。。。。。。。。。。。。。。第 547 页
基督教传教士。罗马天主教在十九世纪

第八章。。。。。。。。。。。。。。。。。。。第 562 页
基督教的虔诚和基督教的慈善事业

革命的时代、一群人的时代

++++++++++++++++++++++++++++++++++++++++++++++++++++++++++++++++++++++++++++++++++++++++++++++++++++++++++++++++++++++++++++++++++++++++++++++++++++++++++++

译者附录。。。。。。。。。。。 。。。。。。第 583 页
历代罗马天主教教皇列表
历代法国统治者列表
历代英国统治者列表
历代日耳曼神圣罗马帝国统治者列表

++++++++++++++++++++++++++++++++++++++++++++++++++++++++++++++++++++++++++++++++++++++++++++++++++++++++++++++++++++++++++++++++++++++++++++++++++++++++++++

 

------------------------------------------------------------------------------------------------------------------------------------------------------------

序言

我认为将教会历史中最重要的事实以一种不难读的形式纳入这卷书的范围是可行的。关于在这样一部作品中插入什么是明智的,排除什么是最好的问题,没有两个人会做出完全相同的判断。我必须预料到,读者在寻找他们没有找到的东西时,或者在找到他们可能认为最好省略的东西时,偶尔会感到失望。

在两个方面,我试图使叙述特别有用。首先,我试图充分展示基督教和教会的历史与同时代的世俗历史的关系。将教会历史从人类的一般历史中分割出来是很常见的。在某种程度上,这种分割的过程是必要的。然而,我们决不能忘记,它们实际上是一个整体中不可分割的部分。我试图比一般人更清楚地指出政治领域的事件和变化与更严格地属于教会和宗教领域的现象之间的相互作用。其次,我认为有可能对神学教义的历史做一个相当完整的调查。诚然,必须进行压缩的陈述;但重要的一点是,不是占用多少空间,而是论述是否清晰准确。

至少有两个原因,为什么从出版社发出这样的作品时,人们自然会感到有些不自信。一个原因是,要想在如此广泛的领域中不陷入或多或少的不准确之处,是很困难的。令人欣慰的是,如果作者费尽心机地讲述真相,那么他最宽容的评判者就是历史系的学生,他们根据经验知道避免错误是多么困难。尴尬的另一个原因是必须对这么多的人和这么多的事情,以及许多仍有或多或少争议的问题,作出判断。我充分认识到这种任务的责任,我只能说,我是本着避免一切不公平的真诚愿望来完成这项任务的。在我看来,在存在意见分歧的各种问题上,坦率地表达我的调查所得出的结论,要比采取模棱两可或沉默不语的做法更好。如果长期进行历史研究,可能会产生一些旁观者的冷静态度;如果对圣洁和爱的精神保持热烈的同情,无论它在哪里表现出来,这也不是一种坏事。

由于这本书不是专门为专业学生设计的,而是为一般聪明的读者设计的,所以我们抵制了对困惑或有争议的话题进行深入细致讨论的诱惑。例如,关于教会最早的组织,虽然我对哈奇、阿道夫-哈纳克、海因里奇、魏茨赛克等人最近进行的有关长老职位和类似话题的调查感到兴趣,但我没有记录任何结果,因为在我看来,这些结果仍在等待令人满意的证明。目前,我同意莱特福在他的克莱门特书信和《腓立比书》中的结论,尽管我已经准备好接受进一步的启发。

免除脚注的计划使我无法偶尔参考现代作家对这个问题不同部分的看法,如果不是义务的话,这样做也是一种乐趣。除了尼安德、吉塞勒和其他已经去世的大师之外,在英国和欧洲大陆还有许多在世的学者,我无法向他们表示敬意,只能说是一个与他们从事相同研究的人的默默感谢。然而,我不会否认我自己对我博学而受人尊敬的朋友沙夫博士的著作的满意。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我得到了我的学生亨利-E-伯恩先生的重要帮助,他今年在耶鲁大学神学院毕业。在我的要求下,在我的监督下,他根据我的讲课笔记手稿,承诺写出一些章节,然后提交给我进行修改。他完成了他的任务,在这些章节的内容和形式方面都是如此;因为他纳入了从他自己的阅读中得到的非常有价值的东西。

我的朋友威廉-L-金斯利(William L. Kingsley)先生在修订校对时再次给了我批评的好处。

G. P. F. 新港,1887年9月1日。

 

================================================================================

 

引言:

教会史的范围和分工

什么是教会史?

它属于教会的历史,描述十八个多世纪前在巴勒斯坦开始的、拿撒勒人耶稣是其创始人的团体的兴起和进展。教会史的作用是叙述基督的宗教在人类世界中连续几个时代所产生的影响。当他的追随者寥寥无几,没有获得权力和影响力的明显前景时,他宣布他们是 "世界的光 "和 "世上的盐"。他把推进他已经开始的工作,即在人类中奠定神的国度的基础的任务交给了一小批被选中的门徒。在这个国度里,随着它的发展,人类将被他的精神所渗透,在兄弟般的联合中团结在一起,并"接近上帝",他们共同的父亲。在这个由被救赎者组成的基督教社会中,古代的先知们已经提前瞥见了这一点,正义和爱的精神将取代所有自私的冲动和原则。神圣的想法是,新的王国不应该消灭,而应该提高人性的正常活动,并在种族的文化和文明中占有真正的和有持久价值的东西。神的国度的概念,历史的理念和目标,是旧约宗教和福音宗教之间的结合点。以色列的历史指向并导致了弥赛亚的到来。弥赛亚来了,不是 "只为那个民族",而是要成为全世界的救主。在他来之前,这个王国以其基本的国家(以色列国)形式存在。通过他,突破了它被限制在其中并暂时受到保护的外壳。通过他达到了成熟的精神形态,它就准备好了开始它的征服事业。

耶稣把基督教在未来的外部发展比作一粒芥菜籽的成长,因为它就在他的脑海中。它是所有种子中最小的一粒--微小的、无足轻重的胚芽;但它的产物却盖过了花园里所有其他的植物,成为一棵足以让鸟儿在枝头安家的大树。这个寓言自然而然地指向了基督教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领土进展。基督教的属灵效果,它改变人的思想和心灵以及改造社会的能力,耶稣把它比作 "藏在面团中 "的面酵的作用。在这些引人注目的比喻中,教会历史的各个方面都可以归入其中的一个或另一个。从这些观点的划分中,我们可以对其进行研究。

首先是,福音是一种宗教,要传播的宗教。它不是 "隐居的美德",要由一群奉献者秘密地加以珍惜。命令是把它传给每一个受造物(世人)。在这个关于基督教传播的一般主题下,有一个关于迫害的叙述,即它的逼迫者将要用武力压制它,或阻止它的发展。传教士的征服有三个主要时期。第一个时代包括古罗马帝国皈依基督教信仰,以及其境内异教的衰落。第二个时代包括未开化国家的皈依,特别是那些具有日耳曼血统的国家,通过这些国家,罗马帝国被颠覆了,这些国家成为现代文明的标杆。第三个时代是路德改革以后的近现代时期。

第二个一般性议题是教会的政体的历史。从一开始,基督徒就团结在一个可见的社会,有自己的官员和纪律方法。他们在不同的、不断变化的组织系统下联系在一起。因此,从一个较简单的教会政府模式发展出一个等级制度的政体。在西欧,教皇制度就是从这种政体发展而来的。作为宗教改革的结果,新的教会管理方法更符合其精神。早期的教会,以及后来的各种基督教团体,或多或少都与国家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在民事政府和教会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联合和分离,以及一种相互影响的巨大作用。这种教会权力与民事政府权力的关系,以及它所经历的各个阶段,都包含在目前的标题之下。

第三,基督教是一种教义。它的创始人的教导是呈现在权威的圣书中。因此,神学逐渐产生了。制定福音和构建基督教真理体系的努力很早就开始了。在这个过程中,教会内部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激烈的辩论,并与教会以外的人和团体发生了许多冲突。神学家们努力为基督教下定义,击退对基督教信仰的攻击,并根据哲学和科学的角度来体系化地理解圣经的教义。因此,教义的历史以及信条和忏悔(信仰告白)的形成,构成了基督教的历史研究的一个独特的分支。

第四,基督教在其目的和效果上是一个实用的系统。它的目的是重新塑造其信徒的心灵和生活。它远不止是一个需要学习和背诵的信条。它是灵魂中新生命的源泉。它确立了规范行为的道德标准。新的道德规则、新的习惯、新的社会习俗从它那里涌现。它像春天的太阳一样照耀着大地,带来柔和的微风和山坡上的青翠。基督教在实际生活方面的全部工作,以及它的弟子们从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的格言和情感,都属于这个部门。这里是考虑已经出现的各种类型的基督教经验的地方,以及像修道院这样的机构;是关于奉献与生命见证的研究分支。这里属于基督教慈善的记录。一般的主题是全面意义上的基督徒生活。

最后,基督教创造了一个独特的文化--自身所特有的崇拜形式。它们经历了广泛的变化,或好或坏。在这一部分中,我们讨论了教会在其不同分支中的礼仪,以及在各个时代的仪式。其中的特殊主题包括教堂建筑、教会仪式、礼仪、赞美诗和教会音乐。

因此,基督教的历史影响的总和可以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福音传教、教会政体、基督教教义、基督教生活、基督教崇拜。

在叙述一个人的生活时,我们首先要考虑到他出生时周围的时间和地点情况。正是这些环境在他事业的起点上影响着他,并构成了他的人生轨迹的范围。我们在历史学研究上也是如此。在叙述教会的历史前奏时,我们在门槛处停顿下来,调查基督教诞生时在其中的世界状况:在这个世界上,基督教的起源时的环境。那个出生在犹太地的伯利恒的救赎主,是马利亚的儿子,也是天父上帝的儿子(三位一体的神,是独一的永生之神,有三个位格:圣父、圣子、圣灵)。他的母亲是一位犹太少女。他在一个加利利木匠的家里长大。在他身后有整个以色列的历史。他要做什么,要受什么苦,等待他和他的追随者的是什么待遇,他和他们要采取什么样的活动方式,他所呼唤的群体要采取什么样的特殊形式,这些都是天意已经规定的条件所要决定的问题。一条河流,当它离开它的源头时,是在一个宽阔的表面上蔓延,还是在一个狭窄的峡谷中发出它的全部水流,它的水是平稳地流淌,还是在一个陡峭的、动荡的洪流中下降,这部分地取决于它的道路被指定要经过的国土的构造。

历史上的年代划分应与发生特殊变化的时代相吻合。它不是明确的时间标点,而是事件过程中的转折点。

应决定分界线。教会历史自然分为三个主要时代--古代、中世纪和现代。古代包括基督教在希腊-罗马世界的历史,在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前,以及在日耳曼部落的迁移和征服期间。它的终点是在德意志血统的基督教君主卡尔大帝(即查理曼大帝)的领导下,西方帝国的重建。古老的时代延伸到了前八个世纪(主后一世纪至主后八世纪)。在这个时代结束时,我们发现曾经由罗马凯撒行使的权力已被转移到新的横跨阿尔卑斯山的种族,现在与罗马教会结盟,并与教皇制度联系在一起,教皇制度以一种新的精神统治权取代了旧的帝国。现在,中世纪开始了,从查理曼大帝到路德和十六世纪初的新教改革,这段漫长的间隔一直延续了许多个世纪。在中世纪,东方教会(君士坦丁堡为中心)与西方教会(罗马为中心)的联系逐渐被切断;(这种联系)在君士坦丁堡的拜占庭皇帝的专制统治下处于瘫痪状态。东方的基督教团体在智力和道德上都弥漫着一种昏昏欲睡的气氛。相反,在西方,这个时代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充满了变化。它的标志是拉丁等级制度和教皇制度的主导地位,然而,在后来的几个世纪里,教皇的权威逐渐被削弱了。在宗教改革中,教皇的统治权被日耳曼血统的国家所抛弃;传统的信条在圣经的基础上被重建;不同的基督教团体之间发生了教义上的冲突;一个新的文化和文明的时代出现。在这种变化中,在调整哲学和科学与宗教的关系的过程中(译者注,从回归圣经为基础,摒弃古罗马亚里斯多德的经典哲学,以圣经为本源的认识论出发,重新审视自然哲学与方法论),出现了认真的调查和争论;而与此同时,福音显示了它作为政治和社会改革工具的潜在能量,教会以一种新的热情参与了在异教徒国家中传播福音的工作。简而言之,这就是近代以来的特点,直到现在。一般来说,宗教改革之前的时代可以被描述为教会历史的等级教会时期。这一时期,教会政体、礼仪、官方人物、复杂的教会系统的整个结构都比较突出。另一方面,在近代,其他元素,包括基督教的伦理方面,已经推进到前台。这种区别在过去两个世纪尤其明显,与中世纪的主流精神形成鲜明对比。

在进行如此广泛的旅行之前,最好先对河流和山脉的边界线作一些具体的描述。

古代、中世纪和现代的每一个主要时代都分为不同的部分。

当我们沿着历史长河往下走时,我们会到达一些中间点,那里的河道会转向另一个方向,或者那里的风景会呈现出新的面貌。第一个次要时期涵盖了从教会的建立到使徒时代的结束,或第一世纪的结束。从这一时期到君士坦丁在主后313年颁布的宽容法令之前,基督教会是罗马帝国的(众多宗教中的)一个教派(除了基督教以外,其他宗教都有着鲜明的偶像崇拜、多神主义、泛神主义特征),受到法律的禁止,有时还遭受严重的迫害。然后,它的地位得到了保证;它成为罗马国家的主导宗教。

在这一时期的范围内,即第二世纪结束时期的最后几年,出现了另一个时代,可以肯定的是,这个时代不那么明显,但却非常重要。这时我们发现,基督教会已经从异端党派中分离出来,并在主教制下形成了一个更紧凑的组织,特别的荣誉和信誉被赋予了使徒出身的著名教区,作为正统的支柱。这样,区别于后来的罗马天主教的旧天主教教会就出现了。在这期间分为几个时期。

从主后300年到600年,或者说从君士坦丁到教皇格里高利一世,教会所宣称的基督教,以及通过会议所确定的基督教,作为罗马帝国的公认信仰出现在东方(君士坦丁堡为中心)和西方(罗马为中心)。在随后的两个世纪里,从600年到800年,或从格里高利一世到查理曼大帝,福音被日耳曼民族接受,教会对这些民族的控制权得到确立。在接下来的三个世纪里,教皇的统治权在西欧越来越多地被建立起来。他们把我们带到了希尔德布兰(Hildebrand)即格里高利-七世(Gregory VII)的时代,以及其对教皇权威的高级主张;他于977年成为教皇。

他开创了教皇统治的繁荣时代,这个时代一直持续到13世纪末,或者说到博尼法斯八世的教皇统治时期,其威望和权威开始减弱。但即便如此,在新教起义开始之前,也有两个世纪的时间,在这几个世纪里,产生那场大起义的力量正在慢慢聚集。因此,我们被带到了十六世纪初。宗教改革的时代伴随着教义和政治上的争论,直到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三十年战争由此结束。大约在这一天,可以把最近时期的曙光放在这里。它的特点是哲学和文化的新精神,科学调查的传播带来的讨论,关于自然和启示宗教基础的辩论。它的特点还包括基督教慈善事业的发展,政治和社会改革的进展,以及传教士努力的重新觉醒。

以下是对教会历史进程的概述,与本著作的计划相对应。

第一阶段。基督教的开端,或使徒时代,至主后100年。

第二阶段。基督教的进步,直到主后313年的君士坦丁。

第三阶段。教会在罗马世界的最高地位,至主后590年。

第四阶段。教会在日耳曼民族中的发展,至主后800年。

第五阶段。教廷的发展:至主后1073年格里高利七世的教廷。

第六阶段。教廷在西欧的全面发展:至教皇博尼法斯八世的执政,主后1294年。

第七阶段。教廷的衰落和改革运动:至主后1517年路德论文的发表。

第八阶段。宗教改革和不同基督教团体的冲突:至主后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平。

第九阶段。文化、哲学和科学的新时代所带来的变化和冲突;社会改革;传教士探索的新阶段:到现在(主后1887年)。

====================================================================================================================================================================================================================================================================
====================================================================================================================================================================================================================================================================

古代

第一阶段

使徒时代(主后1-100年)

===============================================================================

第一章

世界的状况:外邦人和犹太人

时代

在基督诞生时,文明国家的状况有利于引进和传播一种新的宗教,其性质适合于所有人类。

在罗马的主权下,在法律和政府的保护下,他们(罗马帝国)被合并成一个巨大的政治团体。世界经历了两个强大的文明机构的好处,即希腊文化和罗马文化的统治。古老的神话宗教最初源于对自然的神化,现在已经衰败,失去了对智慧阶层的控制。没有任何东西出现来填补由此产生的空白。正如可以预料的那样,信仰的丧失产生了迷信和不忠这两个极端,这两个极端都不令人满意,而且都与最好的思想相抵触。哲学在扩大和教育智力方面做了重要的工作,但事实证明,它基本上无力保持宗教信仰的活力,无力抑制激情,也无力在困境中提供希望和慰藉。使徒对异教徒的描述是:"在世上没有希望,没有上帝",这在这个时期是非常正确的。同时,导致罗马帝国崛起的整个事件过程,在文明国家中产生并传播了一种挥霍无度的行为,这种行为在人类历史上可能是前无古人的。道德束缚的松动,恶习的盛行,不要说萦绕在邪恶中的灵魂的悔恨和良心的恐惧,不能不唤起许多人对需要更有效的约束的意识,——比起异教(偶像迷信与自然神话)的崇拜、希腊的文字和哲学、或罗马的民法所能提供的更有效的约束。人们或多或少隐约感觉到,他们渴望一种新的再生力量,这种力量应该以赋予生命的效力进入古代社会的核心。这个时代已经成熟,准备好迎接这样一个纪元的到来。"在时间满足的时候,上帝差派他的儿子来到世上"。

当基督出生时,也就是在我们的日历中为基督教时代的开始指定的日期之前四年,罗马帝国世界由奥古斯都-凯撒统治。他在首都和各省的权力实际上是绝对的,尽管它是在先前凯撒所颠覆的已灭绝的罗马共和国的形式下行使的。奥古斯都的政策是防御性的、和平的。在他统治后的第一世纪,曾多次被入侵的英国终于在主后85年被征服,一直到苏格兰的菲斯;后来在106年,多瑙河以北的达契亚成为一个省。罗马的统治范围从该河延伸到尼罗河的流域和南部的非洲沙漠,并从大西洋向东延伸到幼发拉底河。东部和西部地区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但它们的不同特点在后来的政治分离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后来更是将希腊教会(东正教的前身)和拉丁教会(天主教的前身)分开。政治特权的传播,包括罗马公民权的好处,逐渐将各省提高到一个共同的水平,并使罗马成为帝国的大都市。在皇帝的臣民中,成为罗马公民是一项令人羡慕的特权,无论是在近处还是远处。它赋予了重要的特权。它是对防范各种侮辱和危险的一种保障。至少在名义上,它使拥有它的人成为国家统治阶层的一员。

凡是有助于打破国家和种族反感的障碍、并在人与人之间产生团结和连接感的东西,都为在宗教出现时对基督教产生的公正评价铺平了道路,并将有助于它的进步。这么多国家共同服从于一个政府,本身就在这个方向上发挥了强有力的作用。除了外在的好处,如对生命的保护,以及对社会秩序的保护,以及促进交往(这些都是罗马的统治所保证的),它的自然效果是唤起了一种统一的感觉。罗马法律体系,在有罗马公民的地方实施,是一种具有类似倾向的教育性影响。

希腊人和拉丁人的相互影响,以及希腊和拉丁语言和文化的共同作用,不仅扩大和丰富了人们的思想,而且还有助于与拉丁人形成智力和道德上的共鸣的基础。在所有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民族中,希腊人的文学和艺术天才是最突出的。他们在文学、科学、哲学和艺术方面的精彩创造,正迅速成为各国的共同财产。柏拉图合理地吹嘘说,虽然其他种族,如腓尼基人,一直致力于赚钱,但希腊人在智力和成就方面,比他们都强。由于亚历山大的征服,希腊文字在东方得到了广泛传播。主前332年在埃及建立的人口众多和繁荣的亚历山大城,就是因为他而建立的。亚历山大城成为一个繁荣的希腊学习场所,是希腊和东方文化交融的中心。主前300年,塞琉古-尼卡托(Seleucus Nicator)在叙利亚建立的安提阿(Antioch)是一个竞争对手,也是东方的第二大城市。希腊自由的衰落和罗马人对希腊的征服,进一步推动了希腊人的文化在各方面的传播。在早期,他们的定居点散布在地中海沿岸和岛屿上。希腊语最终成为商业语言,成为礼貌交往的工具,并成为罗马帝国所有东部地区的共同交流媒介。同时,拉丁语作为罗马官员和罗马军团的语言,被带到了罗马征服者和殖民地的任何地方。在亚得里亚海以西,特别是在意大利、高卢、西班牙和北非,拉丁语盛行,如同希腊语盛行于其他地方一样。

在奥古斯都的统治下,罗马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的旅行和交往得到了更大的刺激。这包括,文职和军事官员的旅行,以及军团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交际活动。海盗行为已经被制止,现在和平已经建立,贸易和商业有了巨大的增长,犹太人在各地都积极参加了这些活动。人们为了健康和快乐而进行了大量的旅行。罗马青年在雅典学习,参观埃及和东方的古物。各省的人都热衷于旅行和交通,乐于见到罗马。由于好奇心,并为了获得工作或大笔资金,为了购买和出售,为了寻找或提供娱乐,他们涌向首都。

由于所有的宗教都是民族性的,当一个国家的独立瓦解时,必然会对宗教信仰产生冲击。

那些没有保护和拯救怀疑论者的神灵在哪里呢?它们(众神)的崇拜者呢?这么多不同的宗教体系混杂在一起,加上其杂乱无章的各种仪式,往往会破坏它们(众神)从其教民那里吸引来的信任感。此外,智力的扩展、对自然的观察、思考和哲学激发了人们对自然神话传说和思想的怀疑。希腊的怀疑主义在罗马的教育阶层中蔓延开来。有教养的人想知道,那些偶然相遇的占卜者,是否能够彼此看着对方的脸而不笑。罗马官员的职责是监督各种众多的宗教仪式,他们私下里对宗教仪式和想象中的神灵以嘲笑的态度对待;尽管他们是在外表上看似庄严地进行那些宗教仪式。受过教育的人的这种不相信往往延伸到自然宗教(即,那种基本的、自然的、敬神畏天的信仰)的基本真理,如上帝的存在和未来的生命(即,受过教育的人倾向于不相信这些东西,既不相信神灵的存在,也不相信人死以后的生命)。而那些哲学作家们,如西塞罗,经常尽量不去提这些话题。

古代哲学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考虑,一是包括试图回答困难的问题,解决有关宇宙、人类和其他方面的哲学问题;二是包括对人类和其他方面的思考,他的命运,或者作为一种实际指导和安慰的手段。

苏格拉底是哲学的高级部门的创始人。毕达哥拉斯(主前580-500年),一个神秘主义者和禁欲主义者,并非没有高尚的思想;其早期的猜测只涉及物理学或自然哲学。在苏格拉底(主前469-399年)那里,灵魂是引人入胜的主题,美德和道德改善是关注的首要对象。他主张有神论、神圣的政府和天意、服从良知的最高义务、不义的罪过和愚蠢。他相信,——虽然不乏疑虑,——但他相信个人的不朽;然而他赞同对多种神灵的共同信仰,并过分强调知识或智力洞察力是美德的必要组成部分。由于他的教学的认真和高尚,加上他作为殉道者忍受死亡的宁静,他发挥了强大而持久的影响。在他的学说基础上产生的两个主要体系是柏拉图(主前429-348年)和亚里士多德(主前384-322年)的体系。

古代的柏拉图哲学的崇高、灵性特征与福音的基调是一致的。他是一个有神论者,但他不仅认为物质是永恒的,而且还相信有一个 "理念 "的领域,即所有现实的模式或原型,并与神性并存。他把美德定义为根据人类能力的大小与上帝相像。然而,像其他哲学家一样,他无法提出关于上帝的适当概念,除了国家之外,他不知道任何形式的人类协会或兄弟关系,并且认为只有智力较高的人才能获得最高的善。

亚里士多德是一个有神论者,他把上帝设想为运动的第一原因,沉浸在自我沉思中,并且具有不完整和模糊的人格。他的高明之处主要体现在对实用道德的讨论上,尤其是在与宗教没有重要关系的各种科学中。在亚里士多德之后,推测性的思想衰退了。

亚里士多德之后的哲学,个人主义精神得到了发展;国家不再被认为包含了人类所有可能的好处;人们对人类有了更广泛的看法,并在世界的各种变异中寻求内在的力量和和平。出现的两个主要体系是伊壁鸠鲁派和斯多葛派。伊壁鸠鲁(主前341-270年)的弟子将幸福作为生活的目的和目标,并将美德与追求幸福的审慎结合起来。他们承认神的存在,但否认他们(众神)对世界的事务有任何兴趣。安提斯泰尼(约主前366年)的追随者、愤世嫉俗学派,他们的表现成为了对于苏格拉底的学说的讽刺;他们把对外在利益的轻视提升到了蔑视的极端,并对普通的生活舒适度不屑一顾。第欧根尼(主前412-323年),被柏拉图描述为苏格拉底疯了的版本,他的粗暴的苦行引起了他在浴缸或木桶中居住的故事,他是这个教派中的一个重要的代表。斯多葛派并没有复制他们的先驱、愤世嫉俗派的过分行为。斯多葛派的创始人芝诺(主前358-260年)和克里西普斯(主前280-207年)宣布美德是最高的善。顺应自然的生活是他们的主要格言。理性在灵魂中占主导地位;所有反叛的情绪都要被制服。个人要默许所发生的一切,而不在内心发出抱怨。斯多葛派的冷漠不是一种单纯的被动情绪;它是一种积极的、自愿的顺从。一个非个人的命运主宰着一切,但事情的进程是按照理性和规律进行的。世界在一个循环中运行;火是主要元素,所有事物都将在最后的大火中结束。圣人,从他自我的宁静的高度控制,平静地看待可能发生的任何事情。在后来的斯多葛派中,该体系的严酷特征被软化了。斯多葛学派的人类兄弟情谊的思想在爱比克泰德(Epictetus)(约主后50-120年)的著作中得到了令人印象深刻的阐述。

在尼禄的导师塞内加(约主前3年-主后65年)身上,上帝的位格和世人未来生命的真实性得到了明确的承认;而在各种诫命中,这位哲学家呼吸着类似于福音的人道精神。斯多葛哲学对宇宙及其设计没有提供令人满意的观点。作为一个实用的系统,它缺乏谦逊,而且在其不加修饰的形式下,使人的心变得坚硬;但它在向国外传播人类形成一个单一群体的想法方面,有不小的影响。在其后来的影响中,它减轻了罗马法的严厉程度。

总的来说,在训练良知方面,古代哲学所做的工作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旧约》中的律法。

它点燃了人们的愿望--例如,对人类更亲密的交流的渴望--只有上帝的国度才能满足这些愿望。在这方面,它不自觉地具有预言性。但在福音出现的时代,在新的柏拉图学派手中,哲学已经陷入泛神论(即,否认上帝的位格,而把自然世界与神等同)。当时有一种折衷主义的倾向,倾向于在这里和那里摘取教义的碎片,并将各种体系相互融合在一起,就像在宗教中普遍存在一种所谓的混合主义的倾向--将来自不同民族的信条和宗教的元素结合在一起。

塞涅卡和保罗(罗马书一章24-28节)一样,对奥古斯都时代的道德状况进行了黑暗的描绘。淫乱和残忍,是古代社会的特征。某些形式的异教徒宗教助长了这种恶习。希腊神话中不道德的故事被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指责为对年轻人有害。由于自由的衰落和内部纷争,希腊的社会生活变得毫无生气。"个人开始越来越多地远离国家,"并在道德上沉沦到 "没有国家的人 "的地位。在征服希腊和掠夺东方之后,罗马人的美德在奢华和感官的诱惑下让步了。罗马社会的各个阶层都被盛行的不洁行为所感染。巨额资金被挥霍在豪华的宴会上。一些甚至无法描述的恶习被肆无忌惮地实施,而且几乎没有人指责。众多的奴隶提供了为感官放纵的无限的机会。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奴隶们往往受到极端严厉的对待。杀婴行为被自由地容忍和实施。在罗马人最喜欢的娱乐活动中,舞台、马戏团和圆形剧场,道德的堕落是最明显的。舞台成为罪恶和腐败的学校。人们对角斗士比赛的兴趣与日俱增。在罗马和帝国的其他主要城市,男女老少都聚集在一起,目睹人与野兽的血腥较量,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生死战斗。从苏拉和马利乌斯的冲突到奥古斯都的胜利,内战时有发生,不仅给被战争蹂躏的国家带来了难以言喻的痛苦,而且也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并且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勤奋工作和道德习惯。

即使在那个时代,古代社会的图景也各有其光明和黑暗的一面。然而,总的来说,事情的状况远远没有达到所希望的好的程度。对于普遍存在的社会与道德弊端,无法找到任何补救措施。因此,有不少人被绝望的情绪所困扰。值得注意的是,在传统信仰失落的情况下,在黑暗和混乱的海洋中模糊地渴望着一个锚,许多人倾向于将目光转向东方,即古老而神秘的宗教所在地,希望在那里找到光明和帮助。在这个世界历史的危机中,救世主诞生了。

广义的哲学、科学、文化,是希腊人送给人类的礼物;法律和政体是罗马人留下的遗产。但 "救恩是犹太人的"。他们自古以来就意识到自己在地上的民族中具有精神上的优越性。"有哪一个大国,有神像耶和华我们的神,在呼求他的时候,离他们这样近呢?又有哪一个大国有像这一切神启示的律法(旧约圣经)那样公义的律例和审判呢?"他们也没有失去属于他们的、相对于其他人类而言的、崇高精神地位的意识。但他们的民族独立已经永远消失了。他们已经被广泛的 "地中海的君主 "所吞没了。

从马加比时代的最后一位统治者希尔卡努斯二世的时候起,他们就一直受制于罗马人。根据他们的意愿和同意,希律,安提帕特的儿子,一个伊杜米亚的异教徒,被立为犹太国王。希律是个能干的统治者,但却是个暴君,他死后,他的王权被分给了他的三个儿子。其中,主前4年-主后6年,犹太地的四君子阿克琉斯被废黜,并被放逐到维埃纳。然后,犹太地区被并入叙利亚省,并由检察长统治,其中之一就是本丢-彼拉多。后来,在很短的时间内,希律的领地被统一在他的孙子希律-阿格里帕一世的手下。

犹太地区是整个犹太民族的发源地,也是犹太人在伟大的宗教节日中诉诸的圣地。犹太人在帝国的几乎所有地区都有大量的人口。许多流亡者在巴比伦长期定居,而不是随着以斯拉(主前457年)和尼希米(主前444年)的商队返回耶路撒冷。在北非亚历山大城及其附近地区,他们的人数不少于一百万。在托勒密王朝时期,《旧约》被翻译成希腊文(约主前250年),这个版本被称为七十士译本,在巴勒斯坦(即犹太地)地区以外的希腊人或散居的犹太人中普遍使用。在安提阿和叙利亚的其他地方,在小亚细亚的许多城市,在塞浦路斯、克里特岛和地中海的其他岛屿,在希腊的城市,在伊利里库姆,在罗马和意大利的其他城镇,犹太人大量定居。他们效仿法尼西亚人的做法:凡是有希望通过贸易和商业获得收益的地方,犹太商人都蜂拥而至。

自巴比伦流放的日子以来,他们的政治独立就被消灭了,除了在马加比起义(主前142-61年)时的一段很短时间;但犹太人以不屈不挠的毅力坚持着他们的信仰和崇拜。政治统一的丧失产生了收紧种族和宗教界限的效果。先知们的时期--主前九世纪、八世纪,在与偶像崇拜的冲突中,在外国入侵的考验和危险中,以色列的信仰像火焰一样迸发出来--以利亚和以利沙的时期,何西阿和阿摩司的时期,以赛亚、耶利米和以西结的时期,——(如今)已经过去。从以斯拉和重建圣殿的时候起,律法及其严格规定的仪式完全生效,祭司拥有最高的控制权。这段时期被称为 "圣公会 "或 "等级制度"--圣职者统治的时代。撒玛利亚人,尽管他们接受了摩西五经,但由于是混血儿,仍被视为异类和异端,受到犹太人坚定不移的抵制。

法利赛人坚持反对外邦人的错误和腐败,他们与撒都该人形成了(犹太人中的)两个主要政党。

他们是党派,而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教派;法利赛人是最严格的正统派的代表。他们不仅坚持律法,而且还坚持围绕律法的大量传统解释。与他们的形式主义相混合的是一种强烈的、狂热的爱国主义。他们自然倾向于推理和争论,这就产生了伪善,并常常与自私的贪婪精神和对神圣的声誉的喜悦相联系。撒都该人的名字来自大卫时代的大祭司撒督,主要由祭司贵族组成。高级圣职人员一般都在他们团体中。他们对外国人和外国影响不那么敌视。他们把正典的权威归于摩西五经的法律。他们受到理性主义精神的感染,对盛行的弥赛亚盼望没有同情心,不相信复活的教义。这两派都有代表参加犹太公会,这是一个大法庭或宗教议会,具有司法职能,其所在地在耶路撒冷。与法利赛人有关的是文士,他们是圣书(旧约圣经)的教师和抄写者。第三派,可以适当地称为一个教派,是埃塞尼人,人数有几千人。他们主要居住在耶路撒冷以东、死海附近的村庄社区。他们有严格的组织,将体力劳动与献身精神结合在一起,放弃婚姻和财产,他们有条不紊的纪律和固定的工作,使他们与后来的修道会或兄弟会有相似之处。摒弃祭祀,并以某种隐晦的方式召唤太阳,是他们与正统宗教的主要区别之一。

在巴勒斯坦之外的亚历山大,出现了一种特殊的犹太神学,其中柏拉图式的哲学与旧约圣经的教导奇妙地融合在一起。这是通过对圣经的寓言式解释完成的。在亚历山大,我们称之为 "伪经 "的书籍被纳入了《旧约》正典。其中一本名为《所罗门的智慧》的书是为了向巴勒斯坦(犹太地)的犹太人推荐亚历山大的神学而写的。亚历山大犹太哲学的主要阐释者是斐洛,他大约生于主前20年。

犹太人的教育和崇拜中心是犹太教会堂,它们在流放期间和之后兴起。它们(犹太教会堂)不仅存在于巴勒斯坦(即:犹太地);而且,在罗马帝国所有具有相当规模的城镇都发现了犹太人居住的地方;在那些地方也都有这些会堂。这些建筑是普通的、长方形的建筑物,要么座落在一个突出的地方,要么用一根从屋顶升起的杆子做标记。会堂是由 "长老 "管理的。在安息日,所有忠实的犹太人都在其中聚会祈祷,聆听和学习(旧约圣经)法律。

尽管犹太人因其排他性而受到憎恨,但他们在使人改信其宗教方面的热情却得到了关注,正如异族作家所证明的那样,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些改信者分为两类--"公义的改宗者",他们受了割礼,获得了生为以色列人的所有或几乎所有的特权,以及 "入门的改宗者"。后者这些人被允许享有某些特权,条件是遵守所谓的七条诺亚克戒律,其中包括禁止不洁、禁止拜偶像和禁止吃 "带血的肉"。

这样一来,一神教(即相信,有、且只有一位神,就是那创造宇宙天地与世人生命的造物主、全能的上帝)的信仰和崇拜就在罗马各省和其边界以外的地区扎下了根。伴随着他们坚定不移的信仰和对律法的强烈奉献,犹太人普遍期待着统治者和臣民的关系被颠覆的那一天的到来。他们渴望有一天,他们能从外国统治的可怕枷锁中解脱出来,统治权将转交给耶和华神的选民。此时,对(旧约圣经的)预言的解释在形式上有所不同,在主旨上或多或少都有灵性。但普遍的希望是政治上的弥赛亚,他将摆脱可恨的罗马统治,并给以色列带来胜利,以及随之而来的安宁和舒适。他的宝座将竖立在耶路撒冷。所有国家都要向锡安山上的圣殿送上他们的礼物和祭品。

==========================================================================

第二章

教会的建立

-----------------------------

施洗者约翰。

犹太人的大部分都渴望从罗马的暴政中得到解脱。少数人则渴望得到更多的属灵祝福,-渴望良心的安宁和心灵的纯洁,这就是弥赛亚将带给他们的。在这种情况下,预言的精神发生了新的、巨大的爆发,这是神圣启示的最后时代。施洗约翰的传道引发了巨大的兴奋,这位先知以其严厉无畏的精神,以及粗犷的衣着和朴素的生活方式,让人想起他的前辈,古代的以利亚。在约旦河以西荒凉的地区(旷野),他向蜂拥而至听他讲道的敬畏的众人宣布主的迅速降临,并劝他们悔改。这时,耶稣基督也来到施洗约翰这里受洗。约翰要拒绝给他施洗,并指出他就是预言中的弥赛亚,是神的羔羊,是背负世人罪孽的。施洗约翰的一些门徒归附于耶稣。从那个时候开始,耶稣的事工就开始了。

基督的事奉持续了三年半,一部分在加利利,一部分,特别是接近尾声时,在耶路撒冷及其附近。普通人被他的教导深深打动,因为他是作为一个有权威的人,从属灵直觉的深邃中说出来令人震撼的话语;而且是作为一个与天父上帝亲密交流的人;他宣布自己是被上帝派来的。他们被他的医治神迹,以及其他超自然能力和对人类痛苦的温柔同情的表现所震惊和打动。但是,当他拒绝支持他们对暴力革命和世俗王国的渴望时,他们很容易被(祭司长、长老、文士和法利赛人等等)说服,转而反对他。同时,法利赛人被他毫不留情地揭露他们的虚伪和属灵的骄傲所刺痛,并害怕他们(法利赛人)的影响力被推翻,于是密谋要消灭他。犹太人领袖和民众的结合导致他被抓,在该亚法和彼拉多面前被提审;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他(耶稣基督)曾预言和期待着这个结果:他看到嫉妒和仇恨的乌云越来越浓,预示着他头上的风暴即将来临。但他没有向罪人屈服,也没有向绝望屈服。他的爱也不能被他前来传道的对象的盲目和恶意所征服。他知道,尽管他死了,甚至通过他的死,天父通过他拯救世界的目的将得到实现。人们期望他作为罪犯的可耻死亡将是他事业的终结。尽管他(耶稣基督)试图让他的追随者为这一灾难做好准备,但他们(基督门徒们)还是感到悲哀和沮丧。但很快就发生了一件事,使他们从沮丧中清醒过来,并激发了他们所有人的喜悦和勇气。在他死后的第三天,以及之后的一系列访问中,在一个确定的时间(即四十天)内,他向他们展示了自己还活着;在这种情况下,消除了他们中最难以相信的人对他复活的怀疑。他们对这一事实(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坚定不移的信仰是他们传道的基础。它使他们有勇气忍受排斥和死亡。它是基督教在世界历史上成为重要力量的根本基础。耶稣最后离开他们的视线之后,在耶路撒冷的门徒们,大约有一百二十人,聚集在一起。他们从前的不信已经被耶稣复活这一明显的事实所征服。和他们一起的还有十一位使徒,包括彼得,约翰;和被增补选上(代替叛徒犹大的)马提亚兄弟;在使徒的名单上,彼得的名字排在第一位。耶稣亲自给了他一定的优先权,这并不意味着规则,而是由于他作为领袖的品质而授予的。他冲动、急躁、热心,在突然出现的诱惑下可能会动摇,但在犯错后会迅速忏悔。在使徒历史的早期阶段,他是使徒队伍中最重要的人物。在一次一百二十人聚集的会议上,在彼得的提议下,有一个叫马提亚的人,他曾是基督的同伴之一,被任命取代背叛者犹大的使徒地位,与十一人一起为主的复活作见证。逾越节和耶稣受难后的第五十天(五旬节),在门徒们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出现了令人震惊和印象深刻的迹象,表明圣灵的存在和能力。这些都是神奇的表现。除此以外,圣灵永久地住在信徒的灵魂中,作为一种照亮和圣化的力量,使他们团结在一个团体中。
 

​点击阅读更多:《基督教会史纲》

小鱼书社 基督福音书库 | 基督教护教学,马太亨利圣经注释,基督福音,旧约概论,新约概论,教会历史,宗教哲学
bottom of page